映客直播收购积目,社交会是拯救直播行业的良药么?
在整个直播行业遇冷、视频直播的红利期已过的大环境下,各大平台相继寻求多元化的发展策略,纷纷在社交+娱乐的生态圈里探索。
这不,映客直播也将这一想法提上了日程。
7月14日,映客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陌生人社交产品“积目”,这也是映客创始人奉佑生在2018年发布财报之际提出的“围绕社交、泛娱乐等维度展开发展”策略的第一个项目。
从长远来看,映客和积目的这一结合,将打造一个完整的年轻用户线上社交+娱乐的生态闭环。但在直播行业经过“洗牌”,社交领域各占山头及参赛者争相涌入的情况下,作为直播第一股的映客为何要将目光转向收购?在收购积目以后,能否在这条赛道上收获良好的发展?
为什么要收购积目?
对于直播平台来讲,移动互联网增长红利消失,加之,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的崛起让直播行业的处境更加困难,想要在存量市场更好的生存下来,寻求多元化发展也会是一个趋势。而对映客来讲,为何会要用8500万美元巨资收购陌生人社交App——积目呢?
根据映客今年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其营收38.6亿元,同比下降2.1%,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5.96亿元,同比下滑24.7%。
而表现在各项业务中则是,直播业务营收为37.3亿元,占总营收96.6%以上。网络广告业务只产生了1.21亿元的收入,占比只有3%左右。而需要注意的是,与2017年相比,公司的直播收入同比下降了4.9%,直接导致公司总营收的下滑。
映客2016至2018年的收入分别为43.35亿元、39.42亿元和38.61亿元,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也让其成为国内直播领域上市公司中唯一持续负增长的玩家。
直播领域因为互联网红利的消失,增速放缓,以及短视频崛起对它的冲击,使得其处境更加艰难。在视频直播行业,2019年Q1对视频直播应用的用户使用时长占比为25.5%,较2018年Q4的26.2%有所下降。
同时,马太效应的加剧,使得一些小平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众所周知熊猫直播已经倒闭。外加,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增长也在瓜分直播平台的流量,而映客与二者的用户重合度尤为高,使得映客的发展不容乐观。曾经在直播行业叱咤风云的映客,面对行业的竞争也不得不寻求新增长点。
而积目作为一款主打“潮”、“酷”风格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以兴趣为导向,面向的用户群体是对艺术、潮流、音乐有追求的年轻人。面对当下广大消费者呈现出的五花八门的喜好和使用习惯,单个产品根本无法满足所有用户需求,对于映客来说,要想为年轻用户提供更多维的服务,显然积目APP是一个上佳的标的,可以和直播实现互补。
积目选择被映客收购,也是基于映客的一些功能可以让积目拥有更多的“水到渠来”的用户,这样才能让自身成为各方瞩目的社交新锐。映客方面也表示,将帮助积目打造商业模式。
如此,一拍即合,共同形成产品矩阵,构建闭环社交+娱乐生态。这样看来,映客想要打造的生态闭环模式还是值得期待的。
但面对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行业内头部效应严重的情况下,映客通过社交矩阵加固护城河的想法能顺利实现吗?
加固护城河的背后 阻碍依旧不少
纵使映客和积目的牵手值得期待,但映客自身的诸多问题依旧不容忽视。
1、成本高 业务发展不平衡
15日,映客还发布了盈利预警称预计上半年会有6000万的净亏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研发费用及新产品投入的增加。
此前,映客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确是动作频频。或是为了扭转直播营收下降带来的影响,过去一段时间里孵化了6款产品。包括视频版“趣头条”种子视频、面向老人的美柚直播、不就app以及二次元兴趣社区StarStar等等。
其中种子视频的数据相对好看。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中旬,注册用户已突破2000万,日活达200万,用户日观看时长达100分钟。
但其更多的产品在社交领域的头部效应尤为严重的情况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想要打造爆款也是难上加难。反而,映客因为在创新产品研发这一板块的投入却一直在增加。
据映客2018年财报显示,其研发开支由2017年的1.93亿元增加21.8%,至2018年的人民币2.35亿元。虽然映客的新产品带来的网上广告收益增长幅度为442.2%,但是在公司整体营收中所占比重才3%即1.21亿元。比较看来,投入的资金并没有获得更高的回报。
另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不断开发新的社交app,映客还在房地产领域也有涉猎。2018年9月 13日 ,映客以4.9亿元的价格拍下长沙一块土地使用权,计划联合长沙的龙湖地产一起开发该地块。
多元化的发展固然会为公司带来多项创收,但与此同时也加重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和运作风险,在没有运营经验的板块能不能盈利也是未知。
加之,此次映客又以8500万美元收购积目,无疑会加重期资金板块的压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