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28元房价创全国最低,油田枯竭9成企业迁出,全城60%房屋闲置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甘肃老城的28元/平方米房价,会不会发生在自己城市?这一话题再登上微博热搜。
7月19日,甘肃玉门老城区以28元/平方米的房价,再次吸引全国人民注意。在安居客平台上,这套房虽开价1万元,但标题写明“玉门老城区荒废房两千元左右”,尚可通水通电通暖气。房源发布时间是2017年7月,至今无人问津。
这套房的中介王先生一听到“玉门房产”,马上挂断了AI财经社电话,不堪其扰。
事实上在当地,千元乃至百元的房价并不罕见。在安居客上,即使在相隔不远的酒泉新城,也有2万元买下200平方米的低价房源,折合每平方米100元。
玉门曾名副其实“富得流油”,凭第一口油井贡献了当地人不错的收入。但伴随石油资源耗竭,当地政府移址,9成企业迁出。玉门成了真正的“鬼城”,像切尔诺贝利一样活在网红视频里。收废品和看守空楼成了人们职业。《一座没有人类的"鬼城"》《这里没有旅游业,还说着听不懂的方言!》风行各视频网站。
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首提“收缩型城市”。不仅是玉门这样资源枯竭之地,东北、东南沿海,甚至富饶的广东、江浙一带,都伴随制造企业逃亡正遭受人口流失,有房价下跌风险。全国风行一时的棚改、过度建商品房,也面临本地人饱和、外地人不买的境地。
一个企业一座城
玉门依矿而建,因油而生,也被石油掏空了生命力。
在西晋初年中国人就发现了玉门的石油,但直到民国时期,“一滴石油一滴血”的油荒才将玉门油田开发提上日程。1938年,玉门油田因抗战需要开始建设,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田出油,居民区因此开始发展起来。
人们都知道,大庆是新中国第一座石油城,但玉门石油开采要早20年。《石油观察》评价说,这里孕育了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起点。中国“无油国”的帽子由此摘下。
1955年玉门油田所在地设立玉门市(地级市),1959年玉门石油管理局成立。当时,玉门市政府和石油管理局“市局合一”,充分保证油田建设。“一座城只有一个企业,其余所有企业都为其服务。在玉门只有两种身份,石油管理局的和不是石油管理局的。女孩子嫁人就要嫁石油管理局的。”有玉门人这样形容。
但玉门油田有天然不足。从1939年到1949年,累计生产原油52.4万吨,虽占中国石油总产量90%以上,但只相当于大庆油田在1970年代日产量的一半。经过60多年开采,储量仅400万吨的玉门油田枯竭,玉门炼油厂甚至要外购原油维持生产。
玉门市政府与石油管理局的矛盾深化,最终分道扬镳。2003年,经中油总公司和国家民政部批准,玉门油田生活基地东迁至酒泉市肃州区,带走了医院、学校和大部分第三产业机构;玉门市政府则迁至原玉门县政府驻地玉门镇。
昔日辉煌时,石油企业税收能占到当地财政收入9成。如今没了油也没了政府,玉门老城的人口从13.5万下降到1.5万,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和下岗失业人员。“恐慌和不安的情绪笼罩着整个城市,大部分的公共设施被废弃,居民楼也正在被整栋整栋地拆除。”有探访媒体这样说。
全城一个红绿灯
2017年有媒体发现,玉门老城仅剩一个红绿灯还在闪烁。全城最红火的两个职业,是收废品和替人看管空房间。
据《南方网》报道,在搬迁后的2010年,全城就遭到盗贼涌入:无人的楼宇中,暖气片、防盗门和楼梯上的铁条无一不偷,甚至井盖也不放过。全城新建起46个废品收购站,直到“无楼可偷”。政府为阻止偷盗,将楼道用水泥封死,雇人看守。
全城搬迁伴随的是停水停电。当地政府被迫施行“收缩周边,繁荣中心”政策,将留守者集中在北坪区一带,剩下60%区域成为空城。北坪区的房屋以每套20到50元,由当地政府以“廉租模式”租给留守居民。
据报道,当地居民曾希望置换房屋,但大量空置房屋的产权其实是在石油管理局,居民和政府仅有使用权。产权复杂也是当地空城难卖的一大原因。
2008年,甘肃省发改委发出申请,将玉门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文件指出:当时玉门市下岗失业人员已达3.5万人,其中生活特困群众1.4万人,城市低保人员6000余人。玉门市财政赤字1400万元,各项债务已达10亿元,每年财政支出缺口都超过3000万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