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滴滴的局

07-20 IT文章

滴滴的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扯氮集(ID:weiwuhui_com),作者为魏武挥,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如果说两起顺风车事件打乱了程维对2018年突破之年的定位的话,2019年,恐怕是滴滴的破局之年。

尽管滴滴一再表示,顺风车上线没有时间表,但它也从来没说过,它将不再涉足顺风车业务。

正相反,滴滴频频在顺风车议题上做出传播的动作,包括顺风车官方账号的一篇反思文章,前后已七期关于安全话题的公众评议,公布整改方案等等。

华尔街日报称,滴滴最近又开始谋求一轮20亿美金的融资,总估值达到620亿美金。而从uber的招股书中可以发现,截止2018年年底,滴滴的估值为516亿美金。这个数字,相较于滴滴在2017年年底一轮40亿美金估值达到560亿的融资时已有所下降。

滴滴不予置评了这则看上去滴滴估值重新抬头的新闻。

作为移动互联网大潮兴起的后三巨头TMD中的一员,滴滴的棋局,与另两家,相当不同。

我与我基金的合伙人都较为推崇一本书:曾鸣的《智能商业》。

在这本书里,曾鸣提到了三个“化”: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我的合伙人以为,当某行业的三浪叠加时,该行业将彻底迎来互联网化的转型。

这三浪的第一浪就是“在线化”:将资源上网。这是后两个阶段的前置条件。

当我们用这个方式去看TMD的时候,就会发现,头条的内容在线化、美团的本地服务商在线化,都不存在太大的令人纠结的政策限制。事实上,这两家的资源在线化,可以说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有人运作(浪狐易和携程都成立于上个世纪)【注1】。

但滴滴,却还在死磕这道题目。

早年的时候,就有程维亲自手把手指导出租车司机使用滴滴的故事,这是一种在线化的努力。滴滴快的大战,其后果之一就是:出租车在线化,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时至今日,不使用智能手机做业务支持的出租车,可能已经少之又少。

出租车大战结束后,就是专车(2014.8)、快车(2015.5)、顺风车(2015.6)、公交(2016.6)、租车(2016.8)、优享(2017.2),滴滴一路高歌猛进。高歌猛进什么?就是供给大幅提升,运力快速在线化。

随之齐头并进的是,滴滴的智能化,也就是它的调配系统。好的运力调配能使得给定运力最大效率的运作。滴滴甚至开始布局网络化的进程,基于顺风车的社交。【注2】。

在这条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滴滴忽然迎来了水逆时刻。

两个因素,几乎使得滴滴一夜回到两年前:它不得不再次回头去做“在线化”的工作。

第一个因素来自于政策的干预,在一线大城市所要求的网约车必须本地牌、司机必须本地户籍以及还有排量的要求,大幅降低了滴滴的供给端在线化。

政策干预的背景很复杂。结论倒是很简单:滴滴的空间有,但可能不算大。

滴滴正在十几个城市谋求分类管理。厦门首当其冲,分为专职、兼职司机,保留了兼职弹性运力。最开放的是大庆,直接减少了很多限制,被冠之以“大庆模式”的称号。但这些地方并非类似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大城市。

第二个因素来自于2018年两起顺风车恶性事件,导致这个本身能带来净利润的产品下线,至今没有恢复的时间表。

无论是程维还是柳青所表达的“我们并不指望顺风车盈利”,这话本身是可以采信的。顺风车对于滴滴的意义不是盈利不盈利那么简单,而是在既定的车本地牌司机本地户籍这样的供给受限的前提下,寻求另外一条路径的运力在线化。

说得通俗一点,如果用户打开滴滴叫不到车的话,那无论这个用户对滴滴有多忠诚,ta都会慢慢转向其它平台。

出租车运力的在线化还在滴滴手里,这可能是这几年滴滴唯一值得欣慰的事了。不过这个部分并没有任何盈利的想象力,没有竞品出现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网约车领域,太多的竞争友商一哄而上,更出现了类似高德、百度、美团这样的一键叫多家的聚合类通道服务商。

看着颇有些十八路诸侯攻洛阳的意思。

在国内市场,滴滴局就一个核心问题:运力。

破解这个局,现在看上去能成立的解法之一就是:并非网约车从而不受车本地牌司机本地户籍限制的顺风车。

在滴滴频繁造势之下,有一定的理由相信,顺风车可能在2019年会归来,最迟应该是2020年。留给滴滴的时间不多,再不动手,友商的崛起就是卧榻边的鼾声。

但顺风车存在着不少隐患,平台的“主体责任”使得滴滴万分谨慎。

于是,有可能的事是,滴滴推出的顺风车是经过“剪辑”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