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比格云诸葛辉:一家非巨头云服务公司的生存逻辑是什么样的?
一周前,IDC发布了《全球公有云ToP10 IaaS 服务商份额》报告,报告中提及,2018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达到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6.1%。
市场仍在增长,巨头仍然是巨头,10大厂商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超过75%的份额,剩下25%则归属于数不清的Others。
2018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截止2017年12月31日《持有互联网资源协作服务(云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名单》,该名单一共涉及104家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相关数据显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张云服务名单新增了超过100家企业。
在巨头的挤压下,百余家云计算公司该如何存活,他们做了哪些巨头做不到的事,有着什么样的生存逻辑?
带着这样的疑问,钛媒体采访了比格云创始人诸葛辉。
之所以说比格云具有代表性,是因为这个2016年推出的云计算品牌,入局时间比阿里晚7年,比华为晚5年,是真正的云计算后入者和创业者,他们的境况也是无数中小云计算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脱胎于“盛大”,应对市场变化,高性能云平台比格云诞生
说起比格云,大家可能不太有印象,但如果说起盛大云,则一定会联想到“盛大集团”。
盛大云成立于2011年,脱胎于盛大集团的云计算创新院,可以算得上中国最早商业化的公有云平台,曾经支撑了盛大游戏、盛大娱乐、盛大文学等盛大集团旗下的云计算业务。
而有趣的是,盛大云与比格云其实是同属于一家公司——上海盛霄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霄云计算”)。
2016年,盛霄云计算开始基于盛大云的技术基础和运营经验研发比格云,他们对比格云的定义是“高性能云平台”。
据诸葛辉回忆,当时之所以会推出比格云,是因为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前,除了盛大集团的云计算业务之外,盛大云的其他用户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但2016年前后,盛霄云计算发现,不仅是中小企业,很多中大型企业对上云也有很大需求;不仅仅是互联网领域,工业、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的用户也开始探索上云之路。
“作为一个云平台来讲,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升级换代才能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诸葛辉表示。于是,比格云全部换掉了原来老旧的服务器设备。
相比盛大云来讲,他们希望比格云能够实现4个更:更快、更稳、更安全、更快捷。比格云推出之后,盛大云的公有云业务也剥离了出来,原来的一批公有云用户也完成了向比格云的迁移。
现在,盛大云的主营业务是混合云和专有云,比格云则主打公有云。
进攻政务、游戏、金融受阻,瞄准更加细分场景
虽然比格云从诞生之初,便从盛大云引渡了第一批用户,但是作为一家创业的云计算公司,比格云接下来开拓新市场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
“我们想过做一些像政务云这种大体量的采购合作,但最后放弃了。”诸葛辉坦言。政务云领域体量太大,一般都是几千万、上亿的项目,甚至会有一些硬件系统的采购,对于比格云这样刚成立的小品牌来说有些不太现实,而且这些项目也更愿意选择大的云服务品牌。
比格云尝试的另一个领域是游戏。如果溯源一下,比格云背靠的盛大集团曾经是游戏领域的佼佼者,做游戏云的生意对比格云来说应该也不算一件难事。
但又一个困难摆在了眼前,比格云成立之后,游戏市场同样发生了一些变化——游戏领域内容为王时代结束,进入渠道为王时代。所以,很多游戏公司在选择云服务商的时候不仅仅是在选择云服务商,也在选择能给他们带来用户流量的生态平台。
诸葛辉也很清楚地认识到,对于比格云来讲,“流量入口”不是它的优势,与大体量的生态平台竞争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游戏与金融对云主机高性能计算,网络容错性、负载均衡都有相似的要求,虽然比格云在技术上不存在问题,但是金融领域银保监会对于数据的监管比较严格,比格云要想拿下大型银行、证券公司这类客户还是面临一些挑战。
经过一番探索,比格云发现有几个场景特别适合比格云这样小体量的云服务公司来做:
1. 互联网金融类企业,例如用互联网做股票交易的APP,比格云的高性能和稳定性使其积累了一些该领域长期且成熟的用户。
2. 与细分领域的软件开发商合作,将云服务打包进软件项目。例如保险行业软件开发商、化工行业软件开发商等,在用户采购软件的时候,可同时采购比格云的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