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炼成记:揭秘德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来源/财经杂志(ID:i-caijing)
作者/杨秀红
封面/图虫创意
从中国北京向西出发,飞越万里之遥,便来到德国,一个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国度。在这片国土上,有众多享誉世界的知名企业,也有很多鲜为人知的隐形冠军。
5月中旬的德国,乍暖还寒,树木已然葱绿,首都柏林街头的栗子花开满枝丫,一辆辆汽车在并不宽阔的城市道路上飞驰而过。
和欧洲很多国家类似,德国很多城市的建筑显得有些古老甚至陈旧。然而,恰是在这些看起来并不现代化的建筑背后,却隐藏着一大批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企业。
“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业对此所作的贡献最大?”1986年,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西蒙在杜塞尔多夫巧遇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多尔·利维特,后者问他。
西蒙开始认真思考这一课题,最终这位德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西蒙将其称之为隐形冠军,他因此也被称为“隐形冠军之父”。
如今,30多年过去,德国的隐形冠军之名已闻名世界,其隐形冠军的数量甚至已经逼近全世界总量的一半,但是,这些企业真正成功的奥秘却依然为外界所好奇。
“德国制造业成功的奥秘,是流淌在德国人血液中的一种特质促成的,这种特质源自德国对手工制造的培训,这种培训具有很长的历史,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具备专业技能的师傅,其获得的待遇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待遇是同等的。同时,德国的职业培训和企业需求相连,这种培训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企业中。”在柏林的一次专访中,德国工商大会总经理Volker Treier博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看来,除了这些内在因素,外在的客观条件也是促成德国企业不断精益求精的动力。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德国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历经一周,辗转德国多个城市,从德国政府官员到企业CEO和员工,《财经》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了德国隐形冠军身上的奥秘。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专注细分领域、注重研发投入是这些隐形冠军公认的得以长盛不衰的基石。
与国内企业相比,德国隐形冠军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看重稳健投资,不会轻易融资扩张,也不会轻易选择上市,他们甚至认为,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研发和决策等方面有更多优势。
抛开这些被大多数人关注的因素,德国隐形冠军的成功,还有两大外在因素的支撑,即德国“双轨制”的教育体系和德国政府构建的庞大的扶持网络,在默默支持着德国企业的发展。
不过,在这样一个科技不断颠覆世界的时代,德国隐形冠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即是数字化转型不足。Volker Treier博士即坦言:“比如在B2C领域,我们就需要好好向中国学习。”
1/ 精工制造
德国的隐形冠军有多庞大?2018年10月,“隐形冠军之父”西蒙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20多年,他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这意味着,德国隐形冠军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左右。
作为第一个提出隐形冠军概念的管理学家,西蒙给隐形冠军设置了一个定义,大致有三条含义:它是同行业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业,是市场上的领先者;它的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从全球的维度看,它是一个中型企业。因为世界500强企业最低的年收入是250亿美元,50亿欧元不足它的五分之一;这些隐形冠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根据此前多年的研究,西蒙认为,隐形冠军企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专注偏执。他称,这是隐形冠军们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
位于德国小城斯图加特的汉臣(Haenchen)和位于德国金融城市法兰克福的辛恩(Sinn)特制钟表公司即是这样两家一直专注于特定领域且深耕细作的中小企业。
辛恩最初以做飞行员用表起家,该品牌主要为德国各专业人士制表,包括边境检查队、消防员、潜水员、深海考察人员、飞行员等。
辛恩公司现任CEO施密特(Lothar Schmidt)已年过七旬,他对《财经》记者表示,辛恩手表一直专注于特种表的生产和相关技术的研发。该公司拥有两项突出的专利技术,无油擒纵技术和滴定技术,前者可以让钟表在摩擦力很小的情况下运转自如,保证了机芯持久的精确性;后者可以使手表满足深海潜水需求,防水深度高达1.2万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