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国接入中国支付,你的钱包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中国的大妈们都习惯于扫码买菜时,国外的白领们仍习惯于排队然后买单。移动支付成为和高铁、美颜一样的中国代名词,背后是跟随国人旅游脚步走出去的移动支付供应商。
第三方调查公司尼尔森的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份额占比32%,首度超过现金支付,且有近七成中国游客在境外使用过手机付款。
7月23日,在支付宝出境游沟通会上,支付宝国际事业部总监陈嘉轶给出了一组数据:覆盖国家和地区55个、处理货币交易27种、接入商户10万家……
支付宝已经把蚂蚁的旗帜插到了1/4的国家和地区上,微信支付已经支持16个币种的直接交易,银联云闪付将国内重金圈地的模式迁移到境外,度小满的广告已经撒到了登机口……国际移动支付市场的蓝海,正在被中国支付巨头瓜分。
跟着旅游走
往常,出境游首先会遭遇一大堆金融难题:去哪退税、信用卡额度不够、汇率怎么算。
现在,情况变了。尼尔森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中国游客都愿意将手机支付作为首要支付方式。
以支付宝为例,其目前通过跟退税公司合作,实行实时退税。如果使用花呗支付,可以实时退钱到花呗;没有信用卡的,支付宝允许用户将蚂蚁花呗在限定时间内提额;汇率上,其做了一个算汇率的计算机,方便用户比价。支付的时候,则根据用户的会员等级进行分层汇率,等级越高的用户,汇率越优惠。
一方面是大众对出境旅游的高关注度,另一方面,服务商们也在跟着国人旅游的印迹深入腹地。
一个有趣的点是,在所有支付场景中,扫码点餐最受海外商家欢迎。
吃饭是旅游中最常用的场景,扫码点餐、付款速度快的特性,恰好适合快消收银。而其受到海外商家的欢迎则是因为,国人看到这个就会把手机放上去,当地收银员不需要太多针对性的培训。
此前,支付宝海外推广更看重的是扫码枪,基于上述情况,去年开始重点推扫码支付的小白盒。
随中国游客走出去的移动支付,带来的是肉眼可见的便利。以泰国为例,中国游客一部手机游泰国引起泰国人的好奇,为什么手机一扫就买了东西。手机扫码付钱得到认同,泰国人使用移动支付也变得顺其自然。
所以,如果你去泰国旅游,或许可以发现,你在7-11里扫码买可乐,泰国当地人在扫码买香烟。
海外难扎根
但场景解决了,本地化仍是难题。
支付宝们在海外攻城略地,不仅需要对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了解,更要克服境外商家的本地化需求和习俗。
“有的国家禁止贴码;有的国家法律规定营销活动上不能抽奖;还有国家的商户非常反感陌生人上门拜访,即使目的是更好的客流和生意。”陈嘉轶称,最难的问题是每个国家都对应着不同的监管政策和文化语言。
典型案例如日本。2018年移动支付进入日本市场时,遭遇用户、商家以及政府的三重排斥,前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商家不信任支付宝的安全性能,后者则担心用户交易信息被泄露到中国。
最稳妥的办法是组建本地服务团队。2015年开始,支付宝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本地钱包。
拉拢本地商户通常是打开市场的第一环节,但大多情况下,移动支付商掌握的主动权不高,0移动支付基础的海外商户,需要知道移动支付对生意确是有用才行。
陈嘉轶告诉虎嗅,机场类的关键商超,7-11之类的连锁店,街边的零散商户,不同类型的商家在意的点通常有着较大差异。
大型商超每天要接待大量中国游客,它们大都有自己的退税渠道,但更看重包括支付、金融、营销在内的综合的支付解决方案,诉求一是更多交易转化,二是连锁经营合作;
连锁店的特点在于覆盖范围大,网点非常多,如罗森这样的全球便利店,看重的是用户消费次数。它们希望旅游的整个行程,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自己品牌的便利店内完成,也就是复购率上升,通常推和支付商推出联合卡;
零散的街边商户尤其网红店,是中国人爱去的地方。这些商户最看重效率,如果一个卖海南鸡饭的接入扫码支付,原因很可能只是可以不用手拿现金。
陈嘉轶讲了一个故事:一位不懂中文也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泰国奶奶,在中国游客经常光顾的清迈大学隔壁有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小铺子,卖榴莲干、芒果干等泰国特产,地段好,价格实惠。
但因为语言不通,中国游客买卖的简单操作变成难题,最终通过支付宝地推团队里的泰国小哥近一周的演示,老奶奶学会二维码收款。
最难的合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支付商们不仅自己要保证合规,还要确保当地的合作伙伴合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7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