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000万人先高兴起来
题图@视觉中国
“我有时宁愿住在酒店里,也不愿回家。”
说这话的是个生活在上海的女孩Emma。在一支名为《生活变得一团糟,你可能得了囤积症》的视频里,她在房价七、八万一平的上海长宁有个53平米的房子。这本应该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事情,但却是她烦恼的开始。因为她发现,越是想收拾,房子里的东西却越积越多,反而无从下手。这个家成为了她逃避的开始,以至于到最后不得不寻求专业整理师的帮助。
按照此前见诸报端广为流传的《2018年中国小康家庭标准》,Emma毫无疑问能被划分至中产阶级一类。
不过,在北京、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一个人若是被人称作“中产阶级”,听者嘴角或许会有一丝苦笑。这个看上去收入不菲,每天在无数个微信群里发号施令的群体并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他们一边拼命工作,努力赚钱,无休止地追求物质财富;一边却接受消费主义洗礼,在被无数未经选择与判断的商业信息裹挟下,盲目消费,买下大量或许并不需要的商品,最终反而会由于这类物质需求轻易得以满足而陷入空虚与无聊的境况。
焦虑与压力伴随着这样的“怪圈”滋生,于是在当下中国这群中产阶级里,随处可见一张张如同视频中Emma般愁眉不展的脸。
那么该如何让这届中产阶级高兴起来?
6000万人的底层逻辑
有位互联网企业的高管,对朋友说他最近很痛苦。
因为工作之余,他也难免通过一些碎片化的阅读来调剂自己,某款国民级别的APP,他卸载了三次,又第四次把它装上了。卸载是因为,在阅读一些他也承认很无聊的东西时,事后总觉得自己作为人性的弱点被利用了。特别是在他看到自己的孩子时,更觉得不应该在这些东西上浪费时间。但是,最终他又重新装上,原因很简单,他有更好的选择吗?毕竟,海量的信息中,总有一些有价值的部分。
这种困境,或许才是很多“中产阶级”的真实写照。
物质之外,或者说当物质的需求没有那么急迫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的认知、审美、价值观无处安放。他们费力的从信息海洋中去捕获看上去符合自己的东西,但终于还是泥沙俱下。
本文开头提到的视频《生活变得一团糟,你可能得了囤积症》,并非出现在某款国民内容APP上,而是出现在9月4日全新升级的掌上生活APP8.0上。打开APP的推荐页,用户首先看到的是来自头部媒体和KOL关于美食与生活的各类文章,在微博微信上一夜刷屏的中国男篮,APP也有应景的推送。
招商银行信用卡的APP转型做银行界的今日头条了?非也。原因在于,“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好东西,还是不够多。”这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刘加隆的说法。这里的好东西,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也包括内容。
在盈利能力高于其他行业的银行业看来,内容是件“小事”,因为变现能力弱。但就是因为不好变现,所以可以耐心的做。只不过,这次掌上生活把内容“前置”了。为什么要前置内容?刘加隆认为,移动互联网用信息连接这个世界的全部,导致了品牌和用户连接方式的改变,进而影响了物理世界的改变。由于信息流转方式的变化,掌上生活APP依据“人-文-货”的逻辑,重构了连接的界面与方式。就内容的功能而言,相比物质刺激,内容是最轻松、最没有负担,但是最容易形成长久粘性的连接方式。
在具体做法方面,打开APP最先看到的是“今日发现”。“今日发现”是掌上生活App8.0精心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以品质生活指南为核心产品定位,覆盖“吃喝玩乐购”等十大最受大众喜爱的生活领域内容,同时连接掌上生活App的几大主营业务。其核心的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于——精挑细选头部优质内容,为用户创造价值。
内容源分为两部分,80%是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媒体及KOL;20%是尚未被流量发掘优质原创作者所创作的内容,未来会逐渐实现比例平衡。不仅是内容源的严把关,对于该平台上发布的每一条内容,都会经历“机器+人工”的精细筛选,通过智能引擎与人脑判断的完美结合打造品质生活指南。“今日发现的宗旨是希望用户的每一次视网膜消耗都是有价值的。”这也是掌上生活8.0迭代的第一步。
电商或许也是本次迭代题中应有之意,但并非内容最终想连接的全部。一篇关于上海最好吃的小笼包的文章,它既可以采用内容电商的形式,直接链接优惠券,这样上海的读者看完可以直接去消费。同时,一个从北京来到上海的读者看完把它收藏起来,从此留个念想下次再来时可以去品尝一下,这也是价值,也创造了连接。
时代变了,人们与世界连接的方式一直在变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319.html
- 上一篇:高通总裁:已向美商务部申请对华为供货的许可
- 下一篇:20岁的阿里和她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