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阿里和她的朋友们
文 | AI财经社 项也
编辑 | 陈芳
9月10日,阿里巴巴将迎来属于她的二十岁生日。
1999年,杭州西子湖畔,马云带着一直追随的十八位罗汉,怀揣着筹集而来的50万元和创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梦想,创办了阿里巴巴。
二十年一晃而过。
这二十年,是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二十年,也是电商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阿里巴巴已经成长为市值4659亿美元、全球员工数量超过10万人的巨型公司,业务线也从最开始的阿里巴巴B2B,延伸出淘宝、天猫、聚划算、支付宝、优酷、饿了么、UC、高德、盒马、大润发、阿里云等几十个业态。
阿里的愿景是,要做一家102年的企业。这么算来,20岁刚是筋强骨壮、活力四射的年纪。
二十年来,阿里的生态已经形成。2003年成立淘宝网,支付宝、阿里旺旺等随之出现,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物流的发展;2008年,区别于淘宝网的B2C商城淘宝商城(2012年更名为天猫)上线,为了吸引商家入驻于是诞生了第一批淘品牌,这其中,2007年成立的阿里妈妈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随着商家和消费者越来越多,交易稳定性受到了重视,阿里云有了雏形;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让金融业务有了可能性。此外,订单的增多,物流协同变得重要,2013年,菜鸟网络成立。
2014年之后,阿里通过资本化扩张,UC、高德、优酷、银泰都进入了阿里的疆土。2015年,盒马鲜生内部孵化成功,2016年新零售成了零售圈的标配;与此同时,入股lazada、天猫走向国际,全球化也提上了日程。
阿里生态里不仅仅是业务,还有商家、消费者和员工。一批又一批商家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茁壮成长,可以说没有阿里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没有他们也没有阿里的今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阿里巴巴二十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几位商家和合作者,讲述他们和阿里的故事。
01 老字号的新面孔
口述: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冷酸灵)董事长 邓嵘
“很多品牌在天猫发展得更快速,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市场趋势犹如一匹骏马,如果只在马后面追,你永远追不上,只有骑在这匹马上,你才能够一马当先,马到成功。”
重庆登康最早不叫登康,而是重庆牙膏厂。建国之初,全行业实施“公私合营”,重庆几家小型的肥皂厂合并,组建了重庆牙膏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重庆牙膏厂的牙膏也结束了“统购统销”的日子,开始寻求市场转型。1987年,重庆牙膏厂推出了一款抗牙齿过敏的牙膏新品——冷酸灵,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冷酸灵推出的第三年,我从一名销售内勤做起。三十年的时间,从基层销售到董事长,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再到完全市场化竞争,可以说我见证了冷酸灵牙膏的发展史。按大的节点来说,冷酸灵历史上有两次大的转变。
第一次是世纪之初的生死存亡时刻。
冷酸灵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价格亲民、产品好用,一句“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广告火遍大江南北。尤其是在刚推出的那几年,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发展得很不错。
但危机已经潜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宝洁、高露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大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一开始,这些外企走的还是高端路线,定价贵,与冷酸灵竞争并不明显,造成的冲击也不大。1997年底,高露洁率先发难,牙膏从原本八元多降价到了3.9元/支,而我们冷酸灵的定价当时是3元/支,价格战让冷酸灵感受到了压力。
2001年12月底,价格战到达了高潮。此前选择跟进的宝洁佳洁士牙膏,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从零售价格3.9元每支降到了2.9元/支,直接冲进了国产牙膏的产品价格带,冷酸灵第一次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与死的考验。
同样,这对于整个国产牙膏行业来说,几乎也是灭顶之灾。彼时,中国营销行业才刚刚起步,当时国产牙膏企业还没有市场部,对品牌运作、市场管理、战略管理等现在看起最基本的市场常识都还处在探索学习中,而宝洁、联合利华等成熟的日化公司有着成熟的市场营销体系,国产牙膏在竞争中很快败下阵来。此前排名前五位的国产牙膏,中华、两面针、黑妹、六必治和冷酸灵,中华牙膏被联合利华收购、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外资品牌一度占据中国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
冷酸灵坚持了下来,不断地跟竞争对手学习:扩建销售队伍、进驻大卖场、强化品牌营销、产品下沉到县域和乡镇市场等。第一次危机度过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320.html
- 上一篇:让6000万人先高兴起来
- 下一篇: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