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09-07 IT文章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作者:宅石头 本文来源:五矩研究社(ID:kejiwuju)

2018年是中国手机市场4G时代的一个落幕礼,在这场历经几年的长跑中,华米Ov取代了中华酷联成为了5G时代的种子选手。

四家品牌,虽然在品牌策略上各有倚重,但Ov的特殊关系以及对三四线城市的渗透,让这场厮杀从一开始就不是“混战”,而Ov在线下隔岸观火的“三国杀”。

据五矩研究社了解,华为手机在最初转型的几年,基本以小米为师,主攻线上。

那时的国内手机市场,一直被苹果三星等国外品牌所挟持,华为和小米都有共同的敌人、对手和手机市场未来可期的进步空间。但在2016年以后,随着华米Ov格局初定,以及手机市场的整体遇冷。

市场和利润压缩背后,原本商业版图并不交织的老朋友,开始短兵相接。

只是时至今日,华为早已不是曾经蹒跚学步的华为,小米与华为的较劲随着2016年年底,荣耀品牌的手机出货量反超小米,始于荣耀8X的暗斗,也渐渐开始向K30的明争转移。

只是,对于那段曾经互送秋波的往事而言,小米和荣耀背后的故事,多少有些形势所迫。

最初的蜜月期

2010年,雷军凭借着在魅族的取经以及对市场的调查,创办了小米科技,那一年小米没有推出任何手机,反而先做了手机的交互UI——MIUI。

2011年8月,在与小米粉丝充分沟通以及让MIUI不断改进后,雷军方才祭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作品——小米1。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小米1最初的面世,因为手机产能的诸多限制,并没有在手机市场搅动“多大”的动静,但第一批小米用户却成了小米走向世界四强的星星之火。

那时,人们更喜欢把小米和魅族进行对比,毕竟早年的华为虽然依靠与运营商共同定制的低端机出量,但好歹维系着中华酷联的声望。

那一年,华为还没有荣耀,但却有一个Honor的产品线。

2011年11月,华为在国内上架了在价格和硬件参数上与小米1对标的Honor U8860,据当时的电子发烧友介绍:“Honor U8860在硬件配置和UI交互上不及小米,但小米1的全球出货量只有30万台,所以买不到小米1的用户,不少人买了Honor U8860。”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而当年的荣耀,作为华为的附属产品线,也凭借这部手机收获了不少的好名声,成了一代神机。”

事实上,Honor U8860的出现与华为手机的换帅有关。

2008年,华为出售手机业务失利后,任正非决定把手机做大做强。

于是,2011年,当时在欧洲市场负责华为手机业务的余承东被任老板直接调回了国内,成了华为手机的一把手。

对于余承东而言,抛弃手机运营商定制模式后,华为需要新出路。而当时凭借社区模式,做到口碑爆炸的小米,就成了华为的学习对象之一。

这种学习和友好的氛围,一直持续到2016年三星Note7爆炸之前。至于那时两家的关系,大家从微博的截图感受下:

2012年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图片来自科技美学

2013年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图片来自科技美学

2015年

小米和荣耀恩怨往事,为何从相爱走到相杀?

图片来自科技美学

2012年,在雷军推出小米2之前,因为小米不做硬件生产大规模投资以及低利润营销模式的做法,而让小米惹来了不少的争议。

面对这些是是非非的言论,2012年1月14日,余承东曾发微博直言:

“华为也是从小公司发展起来的,19年前加入华为时公司规模也不比今天的小米大。我们俩(余承东和雷军)同龄人,我在移动通信网络领域摔打了很多年,算一个老兵,但互联网领域绝对是新手,很多需要向雷总和互联网领域的精英们认真学习。”

而这一言论,也被诸多媒体解读为华为早年学习小米的铁证,并在华为和小米的相关文章中得到多次引用。

2012年,小米发布小米1青春版、小米1S、小米2三部手机,基于小米1的口碑积累,三部手机发布后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秒光”现象,而小米手机当年的销量,也直接飙升到了719万台,用实力碾碎了质疑小米的所有言论。

那一年,华为第一次在自己的手机上开始搭载自研SOC,虽然早年期间,处理器的性能不尽如人意,但却由此开启了华为走向世界第二大手机供应商的逆袭之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