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切换重心:从没有难做的生意到关心沙漠和教育
(原标题:马云切换工作重心:从心系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关心沙漠和教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马云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专题报道
过去20年,这位拥有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地露齿而笑的侠客搅动着中国、甚至全球零售江湖。
9月10日,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每位同事进入公司大门,都会收到保安小哥微笑地问候:“同学,早上好!”这也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手创办阿里巴巴的灵魂人物马云将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职。
过去20年,这位拥有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地露齿而笑的侠客搅动着中国、甚至全球零售江湖。马云自小爱好武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庸迷,更是将武侠情结带入到其一手创办的阿里巴巴,比如阿里巴巴内部的花名制度,就都取自金庸先生的武侠的小说。马云的花名“风清扬”是《笑傲江湖》中的人物,正是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职的张勇的花名“逍遥子” ,则出自《天龙八部》。
“提到西雅图,别人就联想到微软、波音;提到纽约,别人就联想到IBM,希望有一天,人们提到杭州,就联想到阿里巴巴。”2000年,马云在一场论坛上公开表示。
如今,阿里巴巴早已从一家杭州的电子商务公司蜕变成全球互联网江湖举足轻重的存在,马云多年的那个心愿也正成为现实。
以前,马云的重心在阿里以及心系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后他要关心空气和水,还要关心沙漠与教育。退而不休将是他卸任后的真实写照。
20年风雨
风起于青萍之末。1995年,有着“杭州英语最棒”之称的马云,受委托去美国催讨一笔债务,虽然最后没要到钱,却因此接触到了互联网,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试图将中国的商品卖到国外去,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失败收场。
在离开北京的那个夜晚,马云忧伤地说道:“一切得从头开启,失败了也无所谓,我至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我不成功,会有人会成功的。但有一点,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要再拖下去了。”
1999年,农历新年还没结束,杭州西郊湖畔花园小区一套还没有装修的民宅中,马云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新一轮创业。这一次,他们要创建了一个纯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
正是在这样一个简陋的环境下,阿里巴巴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这一次马云讲了3个小时。不过,当“上市公司”、“网络社区”等超前概念的名词在毛坯房响起时,总让人有种天方夜谭的违和感。
在其他互联网公司疯狂抢占市场之际,阿里巴巴在湖畔花园开始了6个月闭关修炼的建设。他们一天24小时,除掉睡觉的5~6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没有娱乐、没有逛街。
一个细节足以说明当时创业的艰辛。一个送盒饭的小伙子探出头朝里面看看,嘴里嘟囔着,“没想到这个地方还有个黑网吧”。当时,房间内网线拉的到处都是,每个人的状态蓬头垢面。为了防止在电脑前通宵工作带来的颈椎损伤,许多人背起了90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脊椎矫正器——背背佳。当时一个背背佳的售价大概在300多元,阿里员工一个月的工资是500元。
马云,其貌不扬,开口却往往语出惊人。有人说他极富煽动力、善鼓舞士气,有人说他虚虚实实、难以捉摸,也有人说他只是夸大其辞。
除了承受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压力,马云还需要面对融资的困局。
在连续被37家VC拒绝后,阿里巴巴的变化要从一位加拿大华裔蔡崇信讲起,1999年负责瑞典银瑞达集团亚洲投资业务的蔡崇信来到阿里巴巴与马云洽谈投资项目,最终谈判未成,但阿里巴巴却吸引了有着国际背景的蔡崇信加入。1999年,高盛联合富达投资等首轮投资阿里巴巴500万美元,3个月后,阿里又获得了日本软银2000万美元的投资。几个月后,蔡崇信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在他的努力下,阿里巴巴开始了规范化运作。阿里巴巴在美国、英国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开始像一家跨国企业那样进行战略布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