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严选还有的选吗?丁磊卖不卖,张勇买不买?
丁磊卖不卖,张勇买不买
文 | 谭宵寒
考拉被卖,严选还会远吗?
尽管网易严选给字母榜(ID:wujicaijing)的书面回复称“网易考拉与网易严选本身就是两个独立的事业部,网易考拉的出售并不会对网易严选造成任何影响”,但可以想见,只要业绩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这样的声音就不会消失。
随着考拉被出售,网易对于电商的定位和战略必然面临调整。丁磊曾经说过,要通过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等电商业务,花三到五年时间再造一个网易,然而2018年全年,网易的电商业务收入(主要包括网易考拉、网易严选)是192.35亿元,没有达到当年丁磊单给严选定下的200亿元营收目标,2019年第二季度,其电商业务净收入为52.47亿元,同比增加20.2%。
考拉被卖,用电商再造一个网易的梦想已然破灭,指望严选这块业务承载丁磊的电商梦想,显然有点勉为其难。
严选不仅是独立难支的问题,更尴尬的是进退两难:继续挖掘一二线市场?已经碰到了天花板;加入到阿里京东拼多多的行列里下沉掘金?那又涉及方向、模式、用户等全局性的颠覆式调整。
这样的难题,远远不是在首页开一个9块9超值专区就能解决的。
遇到难题的不只是网易严选,无印良品在日本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可日本依旧是品牌商主导的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也是如此,作为无印良品的中国学徒,网易严选面临着同一张天花板。
一家零售品牌的电商负责人薛俊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表达了他的看法:“严选模式还会一直存在,毕竟它发展到现在有一部分忠实粉丝,但注定会被品牌商挤压到一个小角落,是一个小众产品。”
网易严选曾经给品牌商狠狠上过一课。
“严选告诉你,不要把自己的品牌溢价看得过重。”薛俊说,“当它能够掌握到你的供应链或找到同等供应商,把你的品牌抹掉,它甚至能卖得更好。”
2016年4月,网易严选上线,主打ODM模式,直接对接为品牌代工的制造商,剔除品牌溢价和中间环节。比如外貌极其相似、采用同样材质、来自同样制造商的珐琅锅,双立人的售价是2388元,网易严选售价接近其十分之一。
虽然抄袭、山寨的骂名伴随着严选发展初期,但难以阻挡消费者为价格投票。上线首月,严选GMV就超过3000万元,当年第三季度,其月GMV超6000万元。
那两年丁磊频频为网易电商业务站台,穿着严选137块的内衣,戴着网易考拉工厂店的围巾,给电商业务的关注也多,他经常去看严选上商品的用户评论,甚至于会指导产品团队怎么给行李箱写设计页——找个150斤的人上去跳两下,告诉用户这是压不坏的。
“严选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还是可以比较受欢迎的。”薛俊说,实际上严选是先走了一步,走上了去品牌化、追求性价比的道路。
但遭遇重挫的品牌商进化速度很快,严选模式实质上是将品牌原有的毛利率压缩,比如品牌商原本赚50%的毛利率,那严选只赚取30%的毛利率,“这种方式让品牌商措手不及,严选在短期内获得了胜利,但从长远来看,依旧是品牌商更具优势。”薛俊举了个例子,售价万元的iPhone被中国消费者抛弃,但当苹果推出6000元的新产品,消费者还是会回归。
另外,供应链环节,无论从单量或多年供应链积累方面,都是品牌方优势更大,当品牌商意识到危机,同样也可以降低毛利率做到与严选同样的水平,重新夺回市场。同时,也并非万物皆可无品牌化,比如化妆品就可以有10倍的加价,纵然消费者深知其成本较低,品牌依旧可以获得高品牌溢价率。
在产品的丰富度上,严选无法与品牌商相匹敌。“严选满足了用户的一种需求,精品货的平价模式,但产品的广度、深度都不足。”一家互联网品牌创始人秦琦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分析。
如果要增加产品SKU,严选又容易踏入另一个深坑——库存积压与品控难度升级。
2016年初上线时,严选的SKU是数百个,次年5月更新的数据是5000余个,到今年年初,SKU数量增长到2万。严选方面向字母榜回应,目前,网易严选目前SPU(标准化产品单元,区分品种)数量在4000多。
4月,一位V6等级、购买商品额近10万的严选会员给严选CEO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写着,严选品类在增多,却有一种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能够产生购买的欲望产品反而变少了,有些产品使用体验也不像之前那么惊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8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