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结合”基金何以笑傲18年的“团灭行情”?
2018,冷得蚀人心骨。这种复杂的触感,非亲历者不足以语。
年末一连串的私募走访,更是让人深刻感觉到,在牛短熊长、一赚二平七亏的A股,即便是经历了那么多次周期沉浮,交了那么多学费的投资界精英们,他们手中投资决策的“锚”,也日渐失灵。
凄风悲雨中,那些能在大熊市里逆势赚钱的投资策略便显得难能可贵:
凯思博投资、上海保银投资、因诺资产、幻方量化等私募,便就依靠有别于传统研究方法的“人机结合赋能投资”新方式,交出了不一样的答卷。
“人机结合”能在股市逆势赚钱,是因怎样的独到之处,现在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爬虫机器人
有人说,全球股票市场正在演化为一个数据战场,谁有数据信息优势,谁就具备收获超额收益的可能。
对此,恐怕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内幕信息。
殊不知,借助网络爬虫技术手段,通过对公开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清洗、分析,亦可以做到这一点。
所谓“爬虫”,其实就是一个探测程序,它的基本操作就是模拟人的行为去各个网站溜达,点点按钮,查查数据,把看到的信息“背回来”。
“爬虫”可以7*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获取目标公司网上业务的实时信息。仅就这一点而言,比公司公布的略显滞后的季度/月度数据要领先了许多,同时,它又有别于间断的、片面的传统调研,信息更加全面、客观。
品今资产量化投资官张峰,在年初某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就曾表示,“我们已经实现对大数据的处理,抓到高频的基本面数据。什么叫高频?就不是我们按月度收集的销售数据,或是按季度的月报、财报数据,我们可以按天来收集这些数据。”
张峰以老板电器(SZ:002508)为例做了说明:
此前,老板电器严重跑输市场预期。鲜为外人知的是,实际上老板电器在线上的销售额已经到了30%。如果线上的数据能准确的掌握,可以按天来收集这个数据,老板电器这只黑天鹅也就不难被提前识别。
他进一步说到:这点在A股市场变得尤为重要,A股市场每个行业都开始机构化,机构化以后最大的优势是信息优势,而不是你对他更长周期的判断优势。
其实,不只是传统家电,只要是在云端留存过痕迹的公司:从应用程序和用户评论的下载,到航空公司和酒店通过票务网站接收预订的信息,从杂货到汽车销售的价格趋势,“爬虫”都可轻松实现抓取。
这看似轻松的背后,其实还是有技术难点的。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爬虫”技术而言,难点主要在于反抓取上,被爬取方可能会针对IP、频次、请求习惯等方面做一些分析和限制,也会有图形验证码等人机验证手段防止爬取。
其次的难点就不是“爬虫”的问题了,而在于庞大数据的分析和清洗上,怎么从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出自己想要的内容,也是很需要技术含量的——这,才是“爬虫”真正的价值所在。
除了上海保银投资和品今资产,凯思博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的郑方,是另一位最早看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投资上的应用前景,并付诸实践的基金管理人。
由于在硅谷有着深厚的人脉,郑方很早就开始了对人工智能的追踪与布局。三年前,在华尔街纷纷不看好英伟达时,他重仓布局并最终实现账面最高盈利10亿美元,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回报。
过去两年间,凯思博作为管理人,依托人工智能与爬虫技术,成立了企鹅基金,连续获得20%的正收益——尤其在刚刚过去2018年,不仅回避了市场下行风险,也为投资者实现了逆势盈利。
“人机结合”优势明显
回首2018年,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上罕见地遭遇“团灭”,主动股票型基金净值下跌严重,年度收益率无一为正,平均收益率接近-25%,少则亏损10%以内,多则达到将近50%。
公募基金不好过,私募也好不到哪里去。
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亏损幅度要小一些,平均亏损在14%左右。但一大批私募基金经理跳槽转行,公司关门转让;4000多家私募清盘,创下历史之最;百亿私募纷纷折戟,一些知名机构旗下产品净值跌到5、6毛。
而科技赋能之下的各家私募,日子相对好过得多,业绩远超越行业平均。
凯思博投资旗下的企鹅基金,2018年实现了7个点的正收益,并凭借成立以来10%的年化收益率和3.4%的最大回撤,成为了其中低风险稳定回报的代表。
上海保银投资尽管未能逃脱百亿私募纷纷折戟的命运,但旗下代表产品个位数的亏损,也足以领跑百亿私募了。
图片来自:私募排排网
相比之下,因诺资产的“运气”要好得多,旗下的代表产品在2018年斩获了正收益。
图片来自:私募排排网
尽管上述3家不能代表全部的科技赋能型私募,但所交出的2018年答卷,应无愧熊市资产避风港之称号。
中国投资新方法论
科技赋能型私募都或多或少的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辅助决策,但各家关于“人机结合”的投资方法论却不尽相同。
其中,凯思博投资和上海保银投资两家,对于“爬虫”技术应用于股票投资的战法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提早把握精准信息获取收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921.html